評估真空和減排服務成熟度
從無塵室到 SubFab 的快速彈性運作,可推動客戶遠大的成長目標,但這如何轉化為真空與減排系統的維護方法?
服務成熟度模型可用來評估真空和減排系統對晶圓廠的成功有何貢獻。此模型說明從反應式維護、預防性維護到更為規範性維護方法的發展過程。每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為何,以及移動層級時會面臨哪些挑戰?
不斷演變的實務正運用機器學習、大數據、進階分析、雲端運算等技術發揮人類的獨特創意潛力。這些實務正在扎根,推動客戶達成目標。
服務與維護的成熟度不斷演變
隨著各種類型的機器在各種製造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支援與維護這些機器的方法與途徑也不斷進化。我們在卓越營運模型中納入的服務成熟度模型說明了不同服務層級的發展過程。(請參閱下方資訊圖表)。
1. 最低的層級是什麼都不做,或是「之後再擔心」。這種方法可能成本最高。
2. 接下來是反應式維護 – 運作到故障,並在故障時進行修復。這是基於風險的策略,將維護成本視為非生產性的支出,並著重於將該成本降至最低。
3. 往上一層級是規劃性/預防性維護。在此層級,製造商開始透過效率與性能改善來瞭解維護附加的價值。在設備可能會故障之前,規劃定期進行維護。此方法的關鍵要素決定了最佳維護間隔、標準化效能和程序以及發現能改進之處。
4. 下個層級是預測性維護,以條件為基礎,仰賴更多操作參數監控來預測即將發生的故障。它的目的是將介入措施之間的時間最大化,並同時避免故障。
5. 最高層級是指示性的。其中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密切合作並共同承諾持續改善,以推動規範性的維護方法或是調整機器運作,使結果最佳化以達成使用者目標。
服務成熟度模型中所描述的發展過程,讓我們可以查看我們和客戶的進度,以便我們能夠協調並合作以達成期望的成果。請務必瞭解,沒有方法可以將客戶指定至模型中的某個層級。不同的客戶、同一客戶的不同地點、甚至是我們自己組織內不同的產品和參與者,通常都處於不同的層級。